
宜兴市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省宜兴市陶都路183号
- 邮编:214206
- 手机:13506151386(陈经理)
- 电话:0510-87498356
- 邮箱:yxgetao@163.com
- QQ服务:454654937


宜兴紫砂泥五彩缤纷的,一般分为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三种,产于不同的陶土矿层,经过加工后,均可单独用于制陶,也能互相掺和制成各种色泽专用陶泥,但统称为紫砂泥。
(1)紫泥
是制作紫砂壶最主要的泥宜兴紫砂泥料。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含量为3%--4%,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采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勾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泥属于粒土一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可塑性很好,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宜兴曾产出一种叫“天青泥”的陶泥,品质很好,烧成后呈黯肝色中闪现蓝光,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宜兴紫砂泥紫泥中**的一个品种。为了追求“天青泥”的色泽效果,紫砂壶名家艺人们经过潜心研究,在紫泥里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及朱砂泥,就可以再现“天膏泥”的色泽效果。其配方是不公开的。
(2)朱泥
俗称“红泥”,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阳羡茗壶录》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至朱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红泥产量很小,做成的紫砂壶价格也高。早年除销往南洋的“批平小壶”用朱泥制坯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涂在紫砂泥坯上,作为装饰。后来,有制壶艺人为求得更精细的尼井-i,将红泥进行洗泥、沉淀,得到约140-180目细孔的泥料,细如滑脂,这就是朱泥胎土。朱泥的含铁量高迭1 4% -1 8%,烧成后壶身呈红色。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形工艺难度亦大,因收缩率高达30% - 40%,一般成品率仅七成,故不宜用朱泥制作大件,只能制作中小件。早期朱泥水平壶中也有调砂的品种,是以肌理效果为装饰。
(3)本山绿泥
是一种略带青灰色的宜兴紫砂泥料,如青壳鸭蛋的颜色,烧成后呈米黄色。本山绿泥也产于甲泥矿内,有“泥中泥”之称,藏量比紫泥要少得多。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据说,一种名为“团山泥”的陶土,因产于黄龙山与青龙山交接处北麓之团山而得名。这种由宜兴紫砂泥紫泥和本山绿泥天然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烧成后呈青铜色,十分雅致。由于储量不多,很快就用了。后来紫砂艺人用紫泥及本山绿泥配制成团山泥,也有人改变了紫泥、本山绿泥的比例,得到不同的色泽。
紫色、红色、绿色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宜兴紫砂泥,所以为什么紫砂泥料又叫“岩中之岩”,“泥中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