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省宜兴市陶都路183号
- 邮编:214206
- 手机:13506151386(陈经理)
- 电话:0510-87498356
- 邮箱:yxgetao@163.com
- QQ服务:454654937


紫砂中的贵族,红颜丹砂·康熙红。
葛盛陶庄秘制之朱砂,烧成后其色泽朱红,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所清康熙年间古壶尤为相似,古美其名曰“康熙红”。康:安宁;熙:盛达;红:安宁。取名康熙红朱砂寓意安宁盛达安详之紫砂。
康熙红朱砂属粘土质泥岩,其质性介于紫砂红泥和朱泥的之间。黄龙山朱砂产量甚少,但其中不含一些绝质上品。康熙红朱砂产于浅表黄石岩下部贴层(不均匀的很薄越10-20公分),分布稀疏,矿形琐碎,几乎没有完整泥层,采掘非常困难,分拣也难,易碎不坚硬。在明清时就很难满足需求,因含铁量不同,烧成后能呈现朱砂色,朱砂紫和海棠红等色。
蓝国威(?-清乾隆21年,公元?-1756年)清康熙六十年贡生、轻骑都尉、同墓出生的还有墓碑、茶具、六方锡茶叶罐(内装有“素心”品茗墨书纸条的茶叶),小端砚,墓主印章等物。
参考资料:王文径:清蓝国威墓和陈鸣远制紫砂壶,《东南文化》1991年第3期、227-228页。
黄龙山台西露天矿区
黄龙山的紫砂泥形成于距今四亿年左右的泥盆纪五通群时代,与黄龙山同时形成,地质上称之为燕山造山运动。因成矿年代久远,紫砂泥中的三氧化二铁(Fe2O3)经地下水的浸渍,加上砂岩的重压,分裂得又细又匀,烧成后的色泽如绸缎般的柔和、光亮。宜兴紫砂的色泽以红与紫为主,故称紫砂。其颜色的深、浅与砂泥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的多少及烧成温度的高低有关。
韬泥世界,天然原矿,五色缤纷。由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创立的“韬泥世界”,集合了黄龙山葛砂、贵妃黄等诸多**紫砂泥料品牌,书写了宜兴葛盛陶庄独特的紫砂“泥”文化。
韬泥世界,旨在为广大紫砂壶友“还原”一个天然的紫砂泥世界,从泥料本质上展示紫砂的原魅力。韬泥皆是取自紫砂泥矿“圣地”——黄龙山,葛韬曾数十次亲赴黄龙山开采挖掘黄龙山原矿,从中淘炼出优质的“韬泥”原矿。
“康熙红”,盛行于清康熙年间**朱砂泥料,福建漳浦博物馆馆藏一款清康熙古壶,据说乃采用此康熙年间朱砂泥烧制成型。
葛盛陶庄多年来通过不断泥料调配炼制,今秘制所得之“康熙红·朱砂”,与清代“康熙红”朱砂泥貌特征相近。10月26日,葛盛陶庄艺术总监葛韬先生亲赴福建漳浦县博物馆实地参观考察,在感受福建功夫茶与紫砂壶深厚渊源的同时,也通过馆藏紫砂壶对“康熙红·朱砂”进行了一段艺术寻根与考证之旅。
上世纪90年7月,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南坑村一古墓被盗,事后盗墓者向派出所上交所获文物。本次古墓盗墓事件上交文物中有一款清仿古款紫砂壶,壶色粟红,壶口径、底径均为5.6CM,腹径8CM,高4.3CM,通高5.2CM,壶底分二行阴刻楷书“丙午仲夏呜远仿古”,下有“呜”“远”一椭圆一方二个纂印,印文凸起,根据推断此清代古壶为康熙年间盛行的“康熙红”朱砂所制。
谈起这“康熙红”朱砂壶大有来历,据史料《常州府》“物产”篇记载,“惟壶则宜兴有茶壶,红泥为之,精美绝伦,四方皆购之”,这《常州府》史志记载的“茶壶”就是康熙红朱砂壶。民间相传,清康熙年间一款“康熙红”朱泥所制的紫砂壶曾风靡一时、流传甚广,更为当时皇家宫廷贵族所追捧,其泥料产自于丁蜀黄龙山紫砂圣地,为当时朱泥中的**泥料。
1991年3月25日,福建省漳浦县在漳浦县旧县衙正堂成立县博物馆,5月20日正式开馆,该博物馆现馆藏文物1000余件,陶瓷文物占总数的70%,其中又以宜兴紫砂壶为多。翻开福建漳浦县县志历史,历史上宜兴紫砂壶曾大量涌进漳浦,从而使得漳浦县至今留存了大量紫砂相关文物,2007年漳浦县博物馆开辟新展区,展出了其博物馆馆藏的200余件出土的以及旧的紫砂壶,这其中就有那把清鸣远仿古款“康熙红”朱砂壶。
这把出土的清鸣远仿古款“康熙红”朱砂古壶,来自于清蓝国威墓葬。据<<漳浦县志>>载,其墓主蓝国威,字少仪,漳浦赤岭畲族乡张坑人士,清康熙六十年贡生。这位生卒于清朝的人物,距今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跨度,却因一把“康熙红”朱砂壶再一次鲜活呈现在后人的面前。当代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先生,祖居黄龙山下,玩泥乐陶长大,自小听闻老辈谈起康熙年间朱砂壶之名贵,故非常追慕“康熙红”朱砂之风采,常以此为念不能忘怀。20世纪初,一次偶然的机会,葛韬在一本陶艺刊物上看到了一篇关于《清蓝国威墓与陈鸣远制紫砂壶》的图文,他一眼认出了其上刊登的紫砂壶就是一款清代“康熙红”朱砂所制之砂壶。其后不久,葛韬先生于2001年初春远赴福建漳浦县博物馆,只为亲眼一睹那把清鸣远仿古款“康熙红”朱砂壶的风采。
在见到“康熙红”朱砂古壶之后,虽然隔着博物馆的橱窗,但葛韬当时依然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十余年“康熙红”朱砂情结的一朝释放,当时便立下让“康熙红”朱砂通过自己的手再现在世人面前的宏愿。此后数年,葛韬先生多次往返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通过对比漳浦县博物馆馆藏“康熙红”古壶泥貌特征,倾尽自身所学与数十年紫砂泥料知识积累,不断进行“康熙红”朱砂泥的摸索调制,期间更是数十次前往丁蜀黄龙山收藏**朱泥原料用以炼制“康熙红”朱砂泥。
世间所遗“康熙红”朱砂古壶,历经清朝宫廷追慕把玩,其造型泥貌皆深具皇家贵族气息,可谓是紫砂壶中的皇家贵族圣品,要想按图索骥重现“康熙红”朱砂泥貌可想之难,著名紫砂工艺师葛韬历时十余年,倾注心血于“康熙红”朱砂泥料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调制出一款“康熙红”朱砂泥,与漳浦县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康熙红”朱砂古壶貌泥貌特征完全一致,从而再现了那曾经于清康熙年间风靡一时的“康熙红”朱砂风采,演绎了一段十余年不平凡的“康熙红”朱砂考证研究之旅。
黄龙山台西露天矿区旧址
黄龙山的紫砂泥形成于距今四亿年左右的泥盆纪五通群时代,与黄龙山同时形成,地质上称之为燕山造山运动。因成矿年代久远,紫砂泥中的三氧化二铁(Fe2O3)经地下水的浸渍,加上砂岩的重压,分裂得又细又匀,烧成后的色泽如绸缎般的柔和、光亮。宜兴紫砂的色泽以红与紫为主,故称紫砂。其颜色的深、浅与砂泥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的多少及烧成温度的高低有关。
紫砂泥色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浓淡,紫又有深浅,黄则富有变化;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诸色。
紫砂壶独特的泥料,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和了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这些特点造就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鉴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器。
黄龙山自古来以盛产紫砂原矿而闻名,历经700多年紫砂泥的采集历史。葛韬生于黄龙山下,自小生于斯长于斯,对于黄龙山原矿深入了解,数十年采集、冶炼、贮藏黄龙山紫砂泥矿而成“黄龙山葛砂”。此泥料品牌,以追求专业、精致、原矿为品牌核心价值。
紫砂陶原料多产于石骨泥即甲泥矿层中,它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条件。据科学分析,紫砂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其矿物组成属于黏土--石英--云母系。紫砂泥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化学成分,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砂泥具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砂原料的岩相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黏土都属于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烧成温度在1100℃到1250℃之间,采用氧化法,烧成后的成品吸水率小于2%,说明它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与瓷器之间。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大部分团聚体是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多种矿物所构成,少量的团聚体则由高岭石等单一矿物所构成。紫砂中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体内部的气孔,都属闭口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大部分属于开口气孔。紫砂器的良好透气性,可能跟这种特殊的显微结构有关,而这种团聚体的存在则可能是由于泥料在制备过程中泥料中原来存在的团聚体结构没有被破坏之故。在烧成时,这种团聚体产生较大收缩,从而在其四周生成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
紫砂是火的艺术,在火与泥的交融里,见证了泥料蜕变的神奇之旅,由黄到红、由大到小,这是一种浴火重生,这是有着凤凰般瑰丽的涅磐。
神奇的黄色变红色过程
■ 康熙红泥“将军杯”,泥料纯正,品质上乘,造型富态典雅,尊贵“茶”生活的精美**。
■ 康熙红泥“石瓢壶”,经典造型线条变化创新,型态精巧中正,壶意饱满,以秘制之泥料,再添传统造型古朴之大气沉韵。
■ 康熙红泥“润玉壶”,壶体线条流畅创新,型态精巧中正,壶意饱满,以珍稀之泥料,再添传统造型古朴之大气沉韵。
■ 康熙红泥“西施壶”,丰韵圆润的曲线美态,如珠在手,盈盈堪玉,秘制泥料与艺术创意再结合,于传统经典造型之上,开篇新“形意”。
康熙红泥原矿烧前为黄色,烧成后呈赤红色,收缩率为13%,介于紫泥与朱泥之间。
阳羡有名砂,独存于宜兴丁山黄龙山。清康熙年间,由其所制之砂壶,曾风靡一时,深受宫廷皇家之追捧,史料《常州府》“物产”篇记载,“惟壶则宜兴有茶壶,红泥为之,精美绝伦,四方皆购之”。流传至今,世间所遗康熙年间朱砂所制之老壶,堪称上乘绝品,历经宫廷追慕把玩,深具皇家贵族气息,可谓紫砂之“贵族”。
今葛韬先生祖居黄龙山下,玩泥乐陶长大,自小听闻老辈谈起康熙年间朱砂壶之名贵,故非常追慕其风采,常以此为念,不能忘怀。历经数年在黄龙山寻找朱砂,实地考察,寻得上品朱砂泥矿。通过细致精选,历经数道炼泥工序,方成制壶泥料。而后设计成壶,造化于炉窑之内,初现瑰丽朱砂之色,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所藏之清康熙年间古壶尤为相似,故美其名“宫传紫砂•康熙红”。
“宫传紫砂•康熙红”之作品,泥坯呈嫩黄色,收缩比介于紫泥与朱泥间,约为13%,烧成后壶体呈现赤红色,体态润滑,盈盈恰如红色珠玉,观摩间壶意似有沉韵,巍巍堪比古朴拙器。与赵庄及小煤窑所产朱泥相比,其色泽烧成前后变化幅度更大,随着烧成温度与工艺变化,由黄到红,红色渐深,有“一路走红”之感,直至深红诱人,惹人爱不释手,感觉美好喜庆,且随着泡养日久,其红色愈发艳丽深邃,仿佛一眼入目而不可自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美好的感官享受。
宫传紫砂壶,平日以茶水冲泡,壶越养越美,宛如酒窖藏而甘醇,尤以“康熙红”为最,是以为记。
遵寻古法,手工制作。每一款泥料都用心去发现和体验。
葛韬
宜兴葛盛陶庄创始人
著名工艺美术师
宜兴紫砂文化体验馆馆长
葛韬,宜兴葛盛陶庄创始人,宜兴紫砂文化体验馆馆长,著名紫砂工艺美术师,1962年生于宜兴具有三百年陶业史的葛氏世家,葛韬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师法造化,作品深具景舟大师遗韵。1996年创立葛盛陶庄,2016年创建宜兴紫砂文化体验馆。躬耕紫砂,传承与发扬紫砂文化,葛韬一直在路上。
江苏宜兴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葛盛陶庄)由著名紫砂工艺美术师葛韬先生于1996年创建,是一站式体验中国紫砂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内外宾朋了解体验紫砂文化的窗口。陶庄占地12亩、建筑面积7000余平,内设紫砂原矿馆、展示馆、博物馆、书画院、科艺课堂、制作体验培训中心及书画家创作展览馆、网络直播室、国学馆、民宿餐饮等,是以紫砂体验服务为主,融文化、旅游、生活于一体的综合体,是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交流创作的平台。
陶庄内包含紫砂原矿馆、展示馆、博物馆、书画院、陶艺室,禅修室…
书画室
美术馆
禅修室
茶禅,属于一种文化,陶庄整体采用简约装修风格设计,利用自然元素和现代设计,为这个空间营造安静悠闲的气氛,贴近紫砂的氛围,沏一杯清茶,离开喧哗的人群,探寻紫砂的奥秘和渊源。
陶艺教室
葛盛陶庄是一个以紫砂为主题的集文化旅游、技艺交流、教学培训、艺术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创体验园。葛盛陶庄的初衷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真正紫了解紫砂、认识紫砂、读懂紫砂。
若是想来,住宿餐饮都是值得体验的。住在陶庄,玩在陶庄。共赏雅趣,同品美食。客房中也可以品茶,书法,欣赏紫砂之妙。别有一番风味。
采茶,是一种富于诗意和艺术形象的劳动,手采采茶的方法包括掐采、提手采和双手采,对大部分的红茶、绿茶都适用。在采茶区,可以亲手体验采茶乐趣。“春日百花艳,茶香最风华”,满眼的青翠,漫山的茶香。一芽一叶,一茶一世界。
来到葛盛陶庄体验紫砂魅力。不仅有专业的老师悉心教导,学习陶艺技能。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互动,可交流学习,增进亲子交流。陶艺是集绘画,雕塑,装饰,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智力。还可以培养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
服务热线:
13506151358
0510-87498356 ∕ 87481258
葛陶生活化,生活艺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