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有泥名“朱砂”,深埋于黄龙山下,清康熙年间,由其所制之砂壶,曾风靡一时。
今工艺师葛韬,祖居黄龙山下,伴陶生长以为乐,耕陶孺子以为情。因追慕“朱砂”老壶之精美,清康熙《常州府》“物产”篇记载,“惟壶则宜兴有茶壶,红泥为之,精美绝伦,四方皆购之”,故常以此为念,不能忘怀。
近年,适逢地产开发,黄龙山一带地质翻身变化,千万年深藏紫砂原矿见天日,然用以此为建筑之基,实为暴敛天物。葛韬常以此为叹,数以言振聋发聩于世,心中难忍“明珠”埋没之痛,故几上黄龙山,欲尽己身绵薄之力。
数年往返奔波于黄龙山,多方实地考察,累积而得一方纯朴石黄之泥,后欣喜而珍藏,再经多道炼泥工序,细制精选,从而设计成壶,造化于炉窑之内,初现瑰丽“赤红”之色,略窥清代“朱砂”之风采。观朱砂之作,泥坯呈嫩黄色,烧成后现赤红色,收缩比介于紫泥与朱泥间。以此为将军杯,则杯体滑润,盈盈恰如红色珠玉;以此为石瓢壶,则壶意沉韵,巍巍堪比古朴拙器。
因故旧之情而思前贤,因生长之念而寻泥砂。寻泥而得朱砂,追清康熙先贤之姿,后而制泥作壶,是以为“朱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