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省宜兴市陶都路183号
- 邮编:214206
- 手机:13506151386(陈经理)
- 电话:0510-87498356
- 邮箱:yxgetao@163.com
- QQ服务:454654937


紫砂泥添加各种料的事,成为当前的焦点话题。对紫砂壶添加宜兴黄龙山原矿之外的“外山泥”、“化工料”的事,我做过调查,也写了一些短文同大家交流,但毕竟是东一点西一点的,这几天我把自己对紫砂壶添加料的事梳理一下,自己帮自己整理整理。
古人口感同今人追求是一致的
中国的茶人对于茶不仅爱好,而且讲究说出个一二三。唐宋人研究茶与水的关系,明代朱元璋兴散茶之后,茶人又细品壶与茶之间的奥秘,寻找何种茶壶“最宜于泡出原汁原味的好茶”。从1931年到1597年许次纾写《茶疏》,经过2006年茶人终于发现在金壶、银壶、铜壶、锡壶、瓷壶,还有紫砂壶中,茶壶“砂者为上,砂壶又以宜兴壶为首”的“口感”体验的记载,从而奠定了在泡茶法茶事中紫砂壶的地位,至今依然。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底,中国几所大学的科研人员又以科学实验,不仅肯定了明代茶人体验的正确,而且研究出紫砂壶能泡出原汁原味好茶的科学依据。
现代品茶的理论知识告诉我们:茶的冲泡器从卫生的角度讲,不论是陶瓷、玻璃、金属、竹木,其材质的稳定性必须高,不允许有“物质成分释出于茶汤”中,尤其是有害、有毒的“元素”,其中也包括气味,气味更会直接地干扰茶汤的品质。
明代茶人的口感是追求茶壶能泡出原汁原味的好茶,现代人则进一步,在要求“茶汤风味”的同时,还要求“确保茶汤的品质”,也就是卫生、营养、健康。紫砂泥、紫砂壶经过600年茶人的体验、科学的验证,都证明了其“有益于茶汤品质,有益于身心健康”。那么面对古人正确的体验,面对民族的这份珍贵遗产,面对今天人们更进一步的要求,紫砂壶“添加料”的添加是不是必要、是不是正确、添加多少为好?就必须在“目标明确、科学验证、时间证明”的基点上来认知、探讨、实践。
茶壶要“有益于茶汤品质、有益于身心健康”
我从来没有笼统地批评、反对使用“添加料”。
紫砂泥添加料,人们往往仅关注有没有危害,而我以为添加料涉及两点,一是“茶汤品质”,二是“饮用安全”,即是说茶壶的品质要“有益于茶汤品质、有益于身心健康”。
前有古人体验的正确,今有更为科学卫生的追求,若你的添加料能“有益于茶汤品质”,“有益于品茶人的身心健康”,那么,我认为添加什么样的料,包括有益的、有害的,都是可以的、可行的,也是符合社会总是走向进步的趋势。品茶首要是为了养生补充健康的水。全球水污染严重,人们创造了“太空水”;太空水也有水分子链太长的不足,于是有了“小分子”水,之后又有了“添加矿物质”的矿泉水等等。这有添加料的矿泉水不是很受欢迎吗?紫砂壶能如此有何不可?
添加料“有益于茶汤品质、有益于身心健康”,需要两个条件一个结果:一是目的明确的探索,二是反复地科学实验,在确实达到了“两个有益”――出于古人,又胜于古人的基础上去添加,去宣传,去造福茶人。
可惜,据我的调查添加各种添加料的目的,没有一个是从“两个有益”出发的。紫砂原矿中加料从目的看,大概有四种:
其一是为了使“原矿的色匀”。茶叶是树叶,紫砂是泥巴。紫砂原矿的色彩不一定均匀是个自然现象。用原矿做壶有人认为“看相不好”。让紫砂壶的外观有个“好看相”,自古言“货卖一张皮”。 这可以理解,但是有人欢迎,也有人喜欢原矿的原汁原味。
其二是为了丰富紫砂的色彩。紫砂原矿基本有三种原色,为使紫砂壶的色彩更丰富多彩,用添加料追求色彩效果,像紫砂一厂有名的“拼紫”泥。这种加料的办法包括泥加泥、砂加砂、原矿加其它料等。现在也有作者认为,实现紫砂壶色彩的丰富,完全可以不加化工料的,紫砂的三种原矿料就可拼配出姹紫嫣红的紫砂壶。
其三是在差紫砂原矿中或外地泥中用添加料来冒充紫砂好料。这当属“假紫砂”。我在黄龙山上就看到有人把外地泥料堆在山上作为“黄龙山泥料样品”,以便把外地泥料当黄龙山紫砂原矿卖,我还拍了照片。眼下的宜兴实际上用“外山泥”的数量和比例实在不小,那是要“害”宜兴紫砂的。
以上三点使用添加料的泥料都是用作紫砂壶的“壶身”,直接用于浸泡茶水,爱茶人将长期饮用的。
其四是添加料用于紫砂壶的装饰,其一般不会浸泡茶水。若有放射性,即使在壶的外面,若过了量也是能伤人的,花岗石地板已有例证。
从给紫砂泥添加料的目的看,就没有“两个有益”的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量化的结果。
目的与手段不能颠倒
做任何事都有目的与手段之分。以“饮用安全”为内容的生产,其营养、卫生、健康是目的,其色彩、装饰、好卖是手段,目的与手段不能颠倒,手段只能为目的服务。例如,添加料对于矿泉水的生产必须是手段服从健康目的。央视批评“紫砂煲”的实质就在于生产者把手段当做目的,从而可能导致危害人民健康。
以此观,紫砂壶的制作、各种料的添加,也只能把握这个原则――茶壶、紫砂壶应以“有益于茶汤品质、有益于身心健康”为目的、宗旨,以丰富色彩、以货卖一张皮为手段。而当前的紫砂界恰恰相反,以丰富紫砂壶色彩为主“添加各种料”作为目的、指导思想,与之相适应的是经验型添加方法,其结果如何,人们提出咨询、疑问,不是很正常吗?面对消费者这长达十余年的疑问,没有正确引导、释疑的回答,有的只是不能令人信服的众说纷纭。
据我调查,由于目的与手段的颠倒,紫砂界对人们的疑问也有四种态度:一是认为古代就有,今天我们用不足为奇。如说“瓷器没有添加料,就没有了青花”,紫砂用添加料民国时期是个新鲜成果。古代有,不一定正确。一是目前紫砂界只有很少人在使用添加料,壶友不需要大惊小怪。这明显不实事求是。一是说紫砂中确有添加料,但“毒性不大”,不会危及人们的“饮用安全”,典型语言是“比蔬菜里化工元素少很了”。一是紫砂使用添加料是壶商、假内行忽悠出来的,经典的话是“做壶人一般不说料,壶商有意夸大料”。这四种态度、认知,我以为都是立足于“装饰观”、“好卖观”,而不是以“两个有益”作为立足点、着眼点的。
以装饰紫砂壶添加各种料作出发点可以,但不能作为归宿点,必须服从于“两个有益”,并且有利于两个有益的实验和权威的报告,才能给人以安全和放心。紫砂一厂为丰富紫砂壶色彩曾与科研单位联合作过“无害”的检测,但并没有从“有益于茶汤品质”的角度作过考察、体验、研究。就此意义,那20年前曾作过的实验,一是应继续,因为现在的炼泥已经“个体化”,经验化,还存在着随意的色彩。二是应增添“两个有益”的科研内容。
《国标》重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在写此文章之前,我又拜读了2009年6月1日实施的《紫砂陶器**标准》,也请教了相关专家。就学习而言,我理解《国标》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紫砂价值,首在健康”。 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宋广生在解读《紫砂陶**标准》时说:“由于紫沙壶和紫砂产品都是人们用来休闲和沏茶饮水使用,近年来流行紫砂炖锅等餐具,都是和人们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紫砂陶器新标准的发布实施,特别是新标准中提高了对紫砂陶器有害物质铅和镉的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环保的紫砂产品的保证。”宋先生以明确的语言讲《国标》是以为人民健康服务作立足点的。
为了这一中心,《国标》对生产、对市场是指导性的、开放性的,而对可能危害健康的实行的是严管的、封闭的、极限的,这极限的就是“对紫砂陶器产品的有害物质重金属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进行了严格要求。其中对除杯类以外的小空心制品铅溶出量由原来标准中的不大于5.0mg/L,提高为2.0 mg/L。其中镉溶出量由原来标准中的不大于0.5mg/L提高为0.30 mg/L。”
我对此的理解是,《国标》对紫砂壶的制作、添加料的添加,并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只是提出为“紫砂价值,首在健康”应该做什么的方向,而严格控制的是“可能危害健康”的“有害物质重金属铅镉溶出量”。这也就是说“紫砂壶中有害物质溶出量”超过标准,就视为“有害”,就可能危及人们健康。紫砂专家们所讲的“添加料无害论”,只能是符合《国标》的“添加料中有害物质溶出量不超标”的“无害论”。若笼统地讲“添加料无害论”肯定是错误的,明显的原因是这理论超出了《国标》的红线。
丰富紫砂壶色彩是为了“好看”,茶壶的“两个有益”是为健康和精神愉悦。宜兴紫砂界以“丰富紫砂壶色彩为主的添加料观”,离《国标》“紫砂价值,首在健康”宗旨、离茶壶“两个有益”的理想的距离,似乎太遥远了。我以为这正是消费者疑问不断――添加料有益健康吗?现在则还要问添加料有益于“茶汤品质”吗?紫砂人心怀冤屈―― “丰富紫砂壶色彩有什么错”的基本原因。
紫砂壶的“两个有益”,经历600年茶人体验、科学实验。她的“两个有益”一定会发展,但必须科学,经得起时间检验。在这个意义上,紫砂壶添加丰富的材料本身无所谓“错对”,符合“紫砂价值、首在健康”的宗旨就对,不利于“茶汤品质、身心健康”就错。若能把“两个有益”和“色彩好看”统一起来,那将是紫砂壶艺的幸运,也是大家的幸运。这就是我对紫砂壶添加料的基本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