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省宜兴市陶都路183号
- 邮编:214206
- 手机:13506151386(陈经理)
- 电话:0510-87498356
- 邮箱:yxgetao@163.com
- QQ服务:454654937


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即将结束的夏天,我会选“自由”。维特根斯坦说:“直到我们找到了要找的东西,我们才获知我们寻找的是什么。”
近来我们常常说,这是一个物质泛滥和精神匮乏的时代。在各种琳琅满目的选择之中,真正因功能和设计而令人感受到幸福的物品,如同书里被用各种方式讲述了多次的故事,永远都不足够。好用且美,是物的标准。舒适且轻松,是心情的法则。就如雕塑家丰福知德写的《愉悦的西洋古董》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我们不能说软陶就不结实,瓷器就结实。结实与否可能取决于使用者的用心。与将乐烧茶碗小心呵护并传袭至今的茶人的使用方法不同,应该是乡间农妇们对物品的用心将这样的软陶流传至今了吧。”一捧砂泥,穿过季节的长廊,幻化出一抹暗香,妖娆了每一个清晨与黄昏,芬芳了似水流年。古老的事物总是沉淀着不为人知的美感,就如同紫砂泥,从深埋于山腹中的矿床,经年风化,再到出现在千万人家茶几上的典雅器具,所积淀的是自然的美。尊重泥料的自然属性,通过独特的制作工艺,使紫砂壶呈现出自然之美。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壶身的色泽和质感,更体现在壶形的设计与细节的处理,充分展现出自然之美的魅力。
人们对于事物之实在性的认识往往是由语言概念所构建的,紫砂壶的壶铭寄寓着作者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哲理。例如,“一杯清心茶,半壶静心汤”,寓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哲理。这些壶铭学理都体现了自然之德的精神内涵。然而,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常常被“名”所困扰,而无法达至真实。“夫以物物于物,则所物而可物;以物物非物,故虽物而非物。是以物不即名而就实,名不即物而履真。”僧肇在《不真空论》中言,仅从“名”的指称功能来看,我们固然可以以“物”的名称赋予或指称事物,那么所指称者便可称为“物”。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物”的名称指称“非物”,亦即不被通常认为是实在事物的东西,如龟毛、兔角等。由此可见,“名”只是一种符号,物之实在性与“名”是“不相即”,亦即相互独立、分离的。因而,物之实在性并不由“名”赋予,而“名”也不能因其能指称“物”而被认为具有真实性与正确性。就“名”的语言意涵来看,其只作为一个抽象符号或概念,与具体的每个事物之间仍有距离,具象个体不能直接对应于抽象概念,就如在大千紫砂世界中,无法找到一个完全等同于“紫砂壶”概念的紫砂壶一样。可现实往往是,人们会“以名代实”,被写于商品标签或宣传语中的词汇所遮蔽,而看不见本真。
在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物质经济生活发展与精神文化生活建构之间构成了矛盾复杂的关系,内在结构性的矛盾、悖论导致现代社会生活的对立分裂症候,例如物性与心性、物质与精神、技术与人文、资本与审美、物欲与情感、事实与价值等诸多方面。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单向度”的牢笼:物质生活支配而不是压迫,它们支配着人这一工具——不仅支配他的身体,而且支配他的大脑甚至灵魂。文化被高度商业化,成为一种单纯的消费品。高层次文化作为表达人们理想的文化和高于现实、对现实持批判态度的文化,被社会现实所拒斥。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艺术的普遍传播,人已经变成了改造自己思想内容的文化机器上的零件。就如同“艺术是一种技术”的观念一样,围绕功利性目的,艺术变成了只有满足**的消费终端才能具有价值的“机器生产出来的标准作品”,而失去了人赋予其的自由意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享受。……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的特点。劳动是我真正的、活动的所有”。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自由的创造的劳动活动,而自由是人类在改造世界、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异己的客观必然规律性的认识与驾驭,将“自在之物”变成“自为之物”,从而达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漫长的历史实践活动中,宗教创造了一个神秘化的彼岸世界,人的力量异化为神的力量,**人的世界让渡给上帝的世界,人成为卑微渺小的赎罪者;科学创造了一个工具化的技术世界,人的智慧异化为技术的力量。
通往自由的艺术,应当是出自艺术家精神之伟大传承。如同从明朝的紫砂壶始祖供春,到清代的时大彬、陈曼生,再到近代的顾景舟、蒋蓉等一代代名师,紫砂艺术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这些匠人们不仅创作出了许多传世之作,更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各自所处的时代精神融入作品中,使得紫砂艺术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往自由的艺术不是一具等待解剖的标本,而是与人的心灵结构发生实质性反应的生命力的象征。就像在一件紫砂壶上,你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形态设计,圆形、方形、六角形,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六角形象征六合贯通……这些形态设计都源自自然,彰显着一个不为框架所束缚的意象世界,展现出自然之意的魅力。刻绘、镶嵌、釉彩,在紫砂壶的装饰工艺上,你会为自然之华而感动,花鸟鱼虫、山水风光,如王夫之所言:“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心目之所及,文情赴之,貌其本荣,如所存而显之,即以华奕照耀,动人无际矣。”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有限性的超越,是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从而回到本然的生活世界,回到万物一体的境域,回到人生的自由的境界。
刘恩保,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连尚文学逐浪网、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家,博世中国慈善中心特邀公益观察员,云南省曲靖市点亮未来公益服务中心监事,出版《再生的大地:农村老人生活与养老研究》、《从发展到传承:探索文化产业》、《在另一个地方,我听过你的名字》、《火神幻想录》、《中国现代文学史》等书籍。
刘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