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省宜兴市陶都路183号
- 邮编:214206
- 手机:13506151386(陈经理)
- 电话:0510-87498356
- 邮箱:yxgetao@163.com
- QQ服务:454654937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古人常借物言志,谓之曰:以器载道,道在器中。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紫砂,壶以载道,铭以教人。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八章,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应该修道,修道就需要榜样,所以我们要向水学习。为什么要向水,而不是其它东西呢?因为水跟很多人都很亲近。我们为人处世,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做到“上善若水”。首先,做人,“净”心若水守诚信。其次,做事,“恒”心若水要奉行。第三,对人,“公”心若水讲奉献。第四,对己,“虚”心若水可超越。
插秧诗
国学讲师谢“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这是唐代布袋和尚的一首禅诗,刻于葛盛陶庄的这把僧帽壶上,切壶切铭,相得益彰。生活即是修行,农耕中也能参禅悟道。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心田,低头恰似抬头见,一切环境都是心境的映射。清理干净心中的杂念,才能接近真理大道。人生不仅要做加法,有时也要做减法,好比老子《道德经》中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才能修道,人生难免有波折,以退为进,花开见佛。
国学讲师谢倫波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一章中,“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吾师道,都强调一个“静”字,《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是强调内心宁静。禅宗强调“静止内观”,都是要求心静如水,才能有所收获。
国学讲师谢倫
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更早可以追溯到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子贡评价他的老师孔子“温、良、恭、俭、让”,所以说,这个“俭”字很不简单。人们常说,生活要俭朴,就要减掉一些不是必须要的东西,简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