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市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中国·江苏省宜兴市陶都路183号
- 邮编:214206
- 手机:13506151386(陈经理)
- 电话:0510-87498356
- 邮箱:yxgetao@163.com
- QQ服务:454654937


时间:2021年6月14日
地点:山西省晋城市博物馆
藏品:时大彬紫砂壶
我是一名紫砂人,祖辈几百年来一直从事紫砂这个行业,不敢说我们对紫砂有过什么贡献,只能说葛氏家族和紫砂有缘,紫砂也特别眷顾我们,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生生不息。
我也是一个热衷中华文化的人,我相信缘分,相信能量,相信冥冥之中有一股注定的力量在引导我们的每一次遇见。就像今天,在前往山西泽州圣公禅寺看望印泉大师的路上,无意走进晋城博物馆,一把每个紫砂人梦寐以求时大彬紫砂壶就与我在此遇见!
时大彬——明代宜兴人,是明代紫砂壶成型工艺创新与变革的核心人物,鉴于时大彬在紫砂界的名声,目前社会上任何一把时大彬真品紫砂壶都是国宝级别的存在。
当我**眼看到这把紫砂壶,便被它的气韵所震撼!就像邂逅一位仰慕已久的大师,难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作为一个在紫砂界奋斗了几十年的工匠,对时大彬的壶肯定是无比的敬仰,今天终于在异乡看见,也是心之所念,天之所眷啊!
这把紫砂壶1987年出土于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陡坡村张光奎墓。通高9厘米,盖径5.8厘米,底径5.2厘米。胎面呈紫褐色,壶腹鼓圆,斗肩,腹以下收分,平底。冠状短曲流,壶柄呈耳状,盖钮呈算珠状。壶底书“丁未夏日时大彬制”八个字。欣喜之余,我除了近距离观赏这把珍品紫砂壶外,还对它进行了考证:丁未年即1607年,时大彬34岁,正是他年富力强的年纪,对紫砂工艺、造型的探索炉火纯青的时候。张光奎:明代山东右参政(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这样的身份拥有一把时大彬的壶也从侧面印证了这把壶在当年的珍惜程度,而且张光奎卒于1632年,也就是说生前这把壶已经在社会上流传了20多年,我们这样分析,如果当年这把壶寂寂无名,它也不可能问世20多年后再出现在一个地方大员的墓室中。由此这把壶的珍贵已经从各个角度浮现在了我们眼前:工艺上无可挑剔,流传上毫无争议,它就是时大彬本人亲自制作的一把国宝级的紫砂壶!
回想我三十多年的紫砂生涯,通过各个渠道接触时大彬款的紫砂壶也有过很多机会,但是要么工艺邋遢,不堪入目;要么壶本身做的还可以,但缺乏流传记载不可轻信,比如扬州博物馆也藏有一把时大彬款的六方壶,但在我看来,虽然此壶真品无疑,但就史料佐证而言还是不如眼前这把来的详实。这把壶让虽然隔着玻璃无法上手细细观赏,但就是这样的机会就已经让我流连忘返。古人形容人生三大喜事之一:他乡遇故知。此时此刻我就是有这样的感觉,时大彬是我们宜兴人,紫砂壶是我们宜兴的特产,它能够用这样高光的形式展示在山西的博物馆里真是宜兴人的骄傲!围绕这把壶我在橱窗前看了又看,品了又品,照片拍了又拍...突然间我似乎有所感悟:今天的邂逅**是上天有意安排,时大彬是一个紫砂人,我也是一个紫砂人,可能我的先辈当年都曾与他相识?那这次遇见应该是上天在提醒我辈奋发图强吗?大师早已故去,然作品仍旧可以光照千秋,我辈仍属壮年,应为紫砂之未来奋起拼搏。文化是传承的,文化更是积累的,紫砂传到今天责任就在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承载。既然与紫砂结缘,那我就不能推卸这光荣而又艰巨的责任,大彬遗法,景舟遗法,留待我们发扬光大。大师故里,我辈奋蹄,时代传承,生生不已!
离开晋城博物馆我满怀能量,佛缘让我数百年后仍旧可以和先辈对话,这能量是大师带给我的,这是紫砂带给我的,也是我将要带给紫砂的!